2024年3月17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唐贤清教授作客402cc永利安全线路,在人文逸夫楼A5017会议室为公司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文献走向田野的语言学研究”的精彩学术讲座。讲座由402cc永利安全线路经理张鹏飞教授主持,石锓、周赛华、金克中、李霞、张冰、吴宝安、邓杉杉、马晓娟、杨红、朱丽师、胡平、遆亚荣等老师和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硕博研究生以及外国语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主持人张鹏飞援引岳麓书院楹联“惟楚有材,於斯为盛”夸赞湖南的众多杰出学者,引发唐贤清教授回忆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对“斯”的解释:“这个地方”和“这个时代”,进而切入讲座:我们很多问题的研究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考察。
唐贤清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1.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与汉语方言;2.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与民族语言;3.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与境外语言。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可以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提供丰富而有力的佐证材料。例如“伤”用作程度副词在文献资料中的用例较少,但在中原官话、赣语、闽语等方言中用例丰富,为我们研究古代汉语的程度副词“伤”的语义演变提供线索和旁证;近代汉语复数词尾“们”源于“物”的文献资料不足而难成定论,而在部分方言中找到了有力的证据。
许多与汉语具有亲属关系的民族语言中,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语法形式。唐教授例举了湘西乡话瓦乡话、酸汤话和湘南土话的例子,力证汉语方言的底层存在民族语成分,而其背后则是民族融合交流的历史。并指出除境内语言外,跨境民族语言的对比研究,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汉语历史语法演变规律的认识。
此外,观察境外其他语言相关语法现象,参照人类语言存在的共性即普遍语法,更好地认识一种语言内部的某一语法现象。总之,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在深挖历史文献的同时,还需要从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及境外语言中寻找材料,从文献走向田野。
讲座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场师生纷纷就自己的方言与唐教授所讲的内容展开交流。张鹏飞经理在总结中,特别点赞了唐贤清教授所提出和践行的“普方古民外”多维立体的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审稿:张鹏飞
【嘉宾简介】
唐贤清,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副董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古汉语研究》主编。
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提出“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主张从本体走向应用、从文献走向田野、从象牙塔走向大时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重大招标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20余项,独立或排名第一获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含荣誉)23项,其中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一等奖公示中),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3项,湖南省高等公司产品成果奖一等奖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摘或全文复印,智库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出版《<朱子语类>副词研究》《东汉三国佛教文献副词研究》《宋代笔记语言学资料研究与汇编》等著作7部,主编《南方语言文化研究丛书》《汉语副词研究丛书》等2套。